從神秘學看不孕的四種原因

就丹尼爾的經驗觀察,一般來說不孕的狀況可以分成四種主要的原因:身體器官障礙、身體能量不足、受孕時機不對以及靈學方面的問題,而西方神秘學除了第一種狀況完全無能為力之外,對於後面的三種狀況都可以作出某種層面的解決。

身體器官的障礙大概就是指「沒有子宮」、「沒有睪丸」.等等物質性的障礙,這類的狀況要懷孕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現代醫學沒有辦法,西方神秘學也沒有辦法。

如果是身體能量不足,基本上就是中醫所提到的「虛」,這時不論是男生虛或是女生虛,都需要補充能量,在西方神秘學當中有許多補充能量的方法可用,就脈輪來看是海底輪的能量,就色彩來看是粉紅色的能量,就占星來看是月亮的能量,反正只要補對地方,這種不孕基本上都是有機會可以解決的。

受孕的時機點不對,這就比較複雜一點,可以分成運勢因素與週期因素兩種:就運勢因素而言,若是男女有其中一方在這個運勢下有受孕方面的不利因素,很可能就形成一種暫時性的不孕,只要等這個不利的運勢走完,基本上就可以受孕;至於何時才能出運,這會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而不同,還是要看個案狀況才能判斷。

另一個時機不對的狀況是週期因素,基本上女生容易受孕的時機點也是有週期性的存在,判斷方式非常簡單:也就是每個月(請看陰曆)當中與女方生日同一個日的那天及前後一天,最容易受孕;例如有一個女生是陰曆三月初八出生的,那麼陰曆每個月的初七.初八.初九就是她最容易受孕的日子,如果選在這三天行房,又沒有其他問題的阻礙,大部分都很容易受孕。

若是每次行房都「正好錯過」容易受孕的日子,就很容易發生「履試不中」的狀況,若是女方最容易受孕的日子正好在生理期當中,那麼就算是被週期所阻而變成不孕,這個時候若是能用藥物或是其他方式把週期調整一下,也許就能在容易受孕的日子一戰成功;丹尼爾的占星客戶當中,已經有不少女性以「看日子行房」的方式突破不孕的魔障。

若是沒有上述的三種障礙,但是又發生不孕的現象,這個時候大概就可以推斷是「靈學方面的問題」,不論有人說是業障或是因果等等原因所造成,總之就是「沒有靈魂想要投胎當你們的小孩」,這種狀況在現代醫學當中可以說是完全無解(他們也不接受這種解釋吧!),但是就神秘學的角度來看還是有法可破。

如果是屬於基督宗教類的,向上帝「禱告」是不錯的方法,特別是集體的禱告更為有效,若是上帝應許了你們的呼救,就會派大天使加百列把靈魂帶來你當你們的小孩;若是屬於於臺灣一般民間信仰的,就準備好去拜註生娘娘,把你們的姓名八字交出去,她們就會去靈界幫你們媒合尋找適合的靈魂來當你們的子孩。

閱讀全文

寫書留一手的迷思

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談到,關於某本神秘學類的書籍(大概就是命理、占卜或是靈修之類的領域),這個作者寫書的時候「留一手」,而且很多人是以「負面」的觀點在看待這件事情,覺得作者一定是不會把「真功夫」寫在書上,不然他們要「賺什麼」??身為一個神秘學類書籍的作者,觀察的角度自然會和這些讀者不太一樣。

丹尼爾是不知道這些讀者如何判斷作者的「動機」,不過從他們所留下的文字大概可以有如下的推論:

1.作者「故意」不把重要的部分寫出來,所以我看不懂、學不會,依照書中的作法都「無效」。
2.作者是以出書為「幌子」,目的是要吸引你去上課,這樣他才能賺你的錢。
3.如果作者寫出真功夫,讀者學會之後就可以取代作者,那麼作者就沒錢賺了,所以作者為了保護自己一定會自己留一手。

或許有些作者真如這些讀者所推論,有「私心自用」的一面,但對於一些認真的作者來說這種「指控」就有一點過度了;若是以另一個方向來看,也許可以不用這麼「陰謀論」地看事情。

1.每位作者都有其寫作風格,同時在神秘學當中許多東西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有很多時候你看不懂不是因為作者故意讓你看不懂,也許只是緣份未到,或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說不定有一天自己突然開竅了,很多東西就看懂了。

2.或許有些作者也會開課,但是寫書的內容與上課的內容應該有所不同,就丹尼爾的經驗,有些東西適合以文字方式呈現,就會把它寫在書裡面,有些事情只能當場口傳或練習,就只會在上課當中出現,讀書與上課所能傳授的東西本來就不同。

3.讀者或許能由書中學會某些東西,但要能在短時間之內取代寫書的人就丹尼爾來看並不太可能,因為神秘學類的東西都需要許多經驗與實修的過程,並不是看過幾本書就可以學會的;至少就丹尼爾而言是完全不擔心讀者會來搶生意這回事。

不過話說回來,若是有一本書能讓讀者看完之後「立刻」超越作者,那只能說這是一本「神書」,能寫出這種書的作者應該對自己能創造出「神書」而感到高興吧!

另外一方面,「書」這種東西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是一種「商品」,要出書還是要考慮「市場性」,即使作者有心要寫,一般出版社也會以「太難沒市場」的因素來擋架,這種「秘籍」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大眾市場,最多是作者自印自售才有可能流傳,而這種作法的成本就很高,所以很多作者的「秘籍」都是以天價發售也不能說他們完全不合理。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五)

由於目前除了兩家代理商和少數老字號的Aura-Soma供應處可以生存之外,大部分的Aura-Soma經營者都十分辛苦,或者有些人就會思考是不是純就Aura-Soma的生意是很難在臺灣生存下去,更別說是推廣了!因此「異業結合」的想法就由此延伸出來,不過當丹尼爾發現2005年台北美容展當中兩家代理商都出現在現場,突然覺得錯誤的異業結合模式反而可能會使Aura-Soma在臺灣市場的路越來越難走。

錯誤的異業結合對象:以美容業為例

如第一篇產業分析所言,在臺灣Aura-Soma引進時主要是以「另類療法」和「靈修產品」為主要市場定位,相對而言這兩者都只是小眾市場,而美容業相對來看是比較屬於大眾市場,會想要搭上這條線也算是合理的想法,再加上近年來美容業界不斷尋找新的另類療法作為行銷的噱頭,看起來Aura-Soma似乎是有機會的。

在丹尼爾看來,雖然就本質上Aura-Soma和美容業結合並非不可能,不過在市場因素之下要目前要成功是不太可能的:

1.Aura-Soma產品目前走的是低價.少折扣與薄利模式,而美容業由於管銷成本太高,走的都是高價、高折扣、高利潤模式,兩者商業模式差異太大,合作上難度非常高。

2.全套Aura-Soma產品太過複雜,如果沒有簡化版的使用指引,要目前臺灣的美容師來上Aura-Soma諮詢師課程,距離他們想要立即上手的實用性還差太遠,獲利也太少。

3.雖然Aura-Soma也有美容產品系列,但是與化妝品公司生產出來的美容產品比較,只能強調「心靈方面」的優勢,「實際使用」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效果,如果產品的利潤不高,要做這樣的選擇就是和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若是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問題可以解決,那麼第三點就不再是大的問題,美容業與Aura-Soma產品的結合也會變為可行;不過價格與利潤機制就是第一個卡住的關鍵,除非兩位代理商的腦袋都換了,否則要他們漲價改變產品定位似乎不太可能;接下來,到底由誰來開發適合美容業的簡易指引也成為問題,所以就短期來看,Aura-Soma與美容業在臺灣的結合並不容易成功。

兩種Aura-Soma產品的使用時機

基本上丹尼爾認為,使用Aura-Soma產品的時機與目的有兩種:第一種是「救急」,基本上這種人遇到的是一時緊急的狀況,為了某一個特定目的來使用Aura-Soma產品;第二種是「為了自我改變」,這種人主要是在追求自我的成長和提升.而針對這兩種狀況諮詢師應該要提供不同的指引。

基本上把Aura-Soma產品拿來救急,通常都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速效,而大多數人也是為了這種目的來使用Aura-Soma產品;雖然一般來說這些人還是經過自己選瓶子和諮詢的過程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不過如果能依照一般「通用的指引」去使用產品,也還是會有不錯的成效.例如處理失戀使用87號瓶,收驚使用26號瓶等等...。

針對這種人,諮詢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脫困」,以及說明清楚產品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其他的東西就不需要講太多了;而就丹尼爾的經驗,這種需要救急的客人佔了使用者的大多數,而且通常是在「狀況解除」之後就不再使用Aura-Soma產品。

但是遇到偏向追求自我成長與提升的客人,在解說上可能就要更深入和完整,而在丹尼爾的經驗當中,這些人通常也比較會提出各種問題;但是這些客人通常在使用Aura-Soma產品之後很少會有立即的改變,反而是會開始經歷一些事件,也就是「招喚出生命的課題」,所以在諮詢的時候就必須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講清楚,甚至要深入到許多心靈方面的課題,對於可能遇到的事件都先作好心理建設,這樣客戶在遇到各種事件的強烈反應時才不會被嚇到或措手不及。

同時就丹尼爾的經驗,這些為了自我改變的人,通常都會成為Aura-Soma產品的重度使用者,不但會一直持續進行多次四瓶油的諮詢和療程,而且也很會使用其他Aura-Soma產品來支持自己,而這些人不但會變成「常客」,同時也會介紹很多其他客人來諮詢。

而丹尼爾認為,一個好的諮詢師,應該要針對這兩大類不同的狀況,提供適合當事人的諮詢內容,才能把諮詢師的角色發揮到較佳程度。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四)

就在二00四年,在英國總部的網站上,臺灣地區的Aura-Soma色彩諮詢師突然以倍數成長,直到二00五年仍然方興未艾,但是Aura-Soma產品在臺灣的發展仍然十分有限,沒有什麼可依循的成功經營模式,大家只好以最簡單的殺價策略來相互競爭...

初期社群的商業模式:殺價競爭的紅海
其實任何產業都可以有殺價競爭的經營策略,不過就Aura-Soma目前走的「薄利」經營模式,殺價競爭無異於自殺的行為,但為何會形成這種互相殺價的紅海慘況,造成的原因就不出以下幾點綜合的結果:

一.諮詢不收費,只靠賣產品利潤很少

二.諮詢客人不多,產品流通速度很慢

三.產品項目眾多,基本屯貨成本偏高

當家中(或店裡)堆滿貨品又有經濟壓力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想要讓貨物的流通快一點,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降價促銷」!!最低丹尼爾還看過低於成本價的,大概就是「結束營業大拍賣」之類的吧!也有一些人會以極低的價格「出清」整套產品,真是殺到血流成海(所以才說是個紅海)。

雖然兩位經銷商都互相抱怨對方的陣營在削價競爭,也因此協調折衝了許多次,不過商業行為本來就是依循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大家的價格殺成一團也是正常的現象,只是這樣的環境確實嚇退了不少有心人,許多一開始十分有理想抱負的新進諮詢師也因此被殺出局,只有兩位經銷商和少數貨量足夠大的「老字號」店家活了下來。

到二00六年的現在,丹尼爾看到的是「自己投入殺價競爭&互相抱怨別人殺價」似乎已經成為這個產業的常態。

Aura-Soma 與靈數學工作坊

丹尼爾將於2006年04月30日(日)在[佛化人生]開設< Aura-Soma 與靈數學工作坊>,請洽佛化人生登記報名。

* 佛化人生服務時間:AM10:30-PM9:00
* 電話:02-23632489
*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25號六樓之四(台電大樓斜對面)

本工作坊當中包括基礎的靈數學理論簡介,介紹生命數字及生日瓶、流年數字與流年瓶,以及其他 Aura-Soma 產品與數字的聯結。

收費標準:新臺幣2000元/每人

進行時間:AM10:00-PM6:00

閱讀全文

莫文蔚發片記者會後記

基本上配合媒體活動不是第一次,不過用平衡油來作媒體宣傳倒是第一次,能做到國際級的女星說來也是滿特別的經驗,不論是在臺上或是到後臺之後的互動,都可以感覺到巨星的氣質和風采,真的與某些人不太相同...至於某些人是哪些人,就讓我們隱惡揚善吧!

有些人在記者會照片當中看到的那就是平衡油,正好Karen選到的第一瓶靈魂瓶是她自己認為的幸運數字,這就神了吧!如果有新聞照片,請大家在回應當中提供連結。

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今天下午去出版社一趟,把拖了很久的書交出去了,感覺輕鬆不少;由於前幾天專注地趕書,好像又找回創作的靈感和手感,準備進行下一本書了。

交出去的那本書叫「塔羅逆位精解」,下一本書叫「認識天使的第一堂課」;或許是能量狀況有所轉換吧!雖然還沒有讀完所有的資料,但是仍然充滿信心呢...不知是不是因為主題是「天使」的關係。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三)

在大家不明不白地使用Aura-Soma一陣子之後,經銷商們漸漸覺得時機成熟,而開始引進Aura-Soma諮詢師授証課程,初期主要上課的地方有「奧修花園」和「超心靈新時代商店」,但就丹尼爾的觀察,去上課的同學都不是「立志要當諮詢師」的人。

初期上課的先趨者:就是不想當諮詢師
就丹尼爾的親身經驗和觀察,早期去上課的人沒幾個是有想未來當Aura-Soma諮詢師的,就丹尼爾本身的理由,主要是對學習有興趣(這是丹尼爾觀察到大部份人的狀況),也有些人是希望透過上課來了解自己,或是在課程當中得到療癒,讓自己的狀況得到改善;甚至當時上課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上的是「諮詢師授証課程」,以為就是有國外老師來開課,純粹就是學東西而已。

而事實上,確實有許多人由課程當中學到不少東西,也得到不少幫助,但就是沒人想當諮詢師;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大家對於Aura-Soma諮詢的概念還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諮詢師該作些什麼;同時也是因為早期在臺灣還沒什麼掛牌營業的諮詢師,即使有接觸過諮詢師大家也不覺得那是很好的一份工作;如果說開課是為了訓練在臺灣本土職業的諮詢師,那麼這個意圖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達到。

一階課程上完之後,過了半年又可以上二階課程,上完二階課程之後,突然有人和我們說可以「註冊」成為諮詢師,這時很多人才晃然大悟說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但註冊是要花錢的,而且效期只有兩年,當時也沒人和我們說明註冊的權利義務為何?也沒人和我們說怎麼作生意?只是叫我們要去註冊而已!很多人就這麼莫名奇妙地交了錢(通常是和學費一起交了),幾個月後拿到兩張証書(一張是二階的証書,一張是諮詢師的証書),還有一本諮詢師手冊(全英文的東西)。

真的有在職業的,就丹尼爾所知只是非常少數,其他大部份的人都在觀望中,如果有一個人成功,也許大家可以照他的方式去經營,偏偏看了很久,只有兩位代理商活下去,其他人紛紛敗陣下來,這就準備進入到下一次要談的主題了。

塔羅牌與塔羅書

近來尖端出版社代理了一些國外的塔羅出版品,在網路上引發正反兩極的意見,比較正面的看法主要論點在於:1.尖端的牌印刷有進步;2.價格比國外便宜;反面的論點則集中在:1.尖端的牌印刷沒有國外牌精美;2.解說書是「公版」而非專為特定牌所寫的。

其實就丹尼爾的觀點來看,一件事情就是要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才熱鬧嘛!不過針對塔羅解說書的部分,丹尼爾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想談。

就丹尼爾的觀察,其實塔羅相關出版品可以分成三條產品線:塔羅牌、塔羅書以及塔羅牌+專書的套裝;這三種出版品各有其特色和不同定位,在內容及訂價方面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塔羅書的訂價較為便宜,因為書的印製成本原來就較低(除非是全彩卡紙印刷),再加上書的銷售量總是低於牌(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就成本與市場考量,塔羅書就是貴不起來;丹尼爾身為塔羅書的作者,也為這種現象感到無奈。

塔羅牌的出版品就比較貴一點,因為牌的印刷成本高,銷量也都還不錯,所以近年來在臺灣各家出版社競相投入,開始成為殺價競爭的「紅海」(相對而言,目前塔羅書在臺灣還算是比較平靜的”藍海”),由於大部分人買塔羅牌都是以「收集」為主,「占卜」或「靈修」都只是附屬的部分,所以大部分出版社都將心力集中在「印刷精美」上,也只會附上「公版」的小冊子。

至於塔羅牌+專書的套裝,則是屬於比較高級的產品,成品高、銷量少,在訂價策略上大都也走高價路線,這是為了平衡成品不得已的作法,若要走低價策略,那除非銷量非常非常高(如清水玲子塔羅牌),否則一定會虧本的;還是一句老話,虧本的生意沒人作。

偏偏很多人搞不太清楚狀況,以為塔羅牌就一定要附專書,否則就是偷工減料,這些人也不去看看國外的狀況,美國最大的美國遊戲公司,大部分的牌也都是用「公版」的小冊子,歐陸最大的聖甲蟲公司,則是連小冊子都沒有,只是把基本的關鍵字印在卡紙上,他們也都是等牌的銷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再出版專書來配套,以歐美比臺灣大至少十倍以上的市場,都不可能每副牌附專書了,怎麼可能用這種標準來要求臺灣任何一家公司呢?

所以丹尼爾認為,如果尖端出版社引進的是「塔羅牌」產品,附上公版的小冊子是適當的作法,如果尖端出版社引進的是「塔羅牌+專書的套裝」,貴一點也是合理的;但若有人想用塔羅牌的價格來要求套裝的內容(也就是要求附上專書),我只能說這是太不切實際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