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你開始用今年的年度瓶了嗎?

從開始接觸Aura-Soma開始,年度瓶就成為每年必備的功課,一方面是了解自己在新年度有什麼機會與挑戰,同時也可以幫助自己有能量去面對新年度的變化;但是由於平常有在擦四瓶療程,並不一定會在1月1號就開始使用年度瓶,也因此在農曆新年與同學拜年時,總不免順便問一句,你開始用今年的年度瓶了嗎?

有上過彩油二階認証課的同學們就知道怎麼計算年度瓶,不過有些朋友沒上過二階,也沒參加到丹尼爾的「Aura-Soma與靈數學工作坊」,所以下面丹尼爾簡單介紹一下年度瓶的計算方法:

年度瓶的算法,是將自己出生的月份及日期,以及當年度的年份,每個位數都分開來加起來,得到的數字為年度瓶的號碼;以丹尼爾自己為例,丹尼爾的出生日期為01月08日

去年是2009年,所以去年的年度瓶為2+0+0+9+0+1+0+8=20

今年是2010年,所以今年的年度瓶為2+0+1+0+0+1+0+8=12

去年的20號瓶是星星的小孩,主要處理的是內在小孩的問題,對應到塔羅牌為審判,代表轉化與新生,確實與丹尼爾去年遇到的狀況很像,丹尼爾是在去年生日當天開始使用年度瓶,馬上就能察覺到新能量的轉換。

今年的12號瓶是新時代的和平,也稱為入門者的瓶子,對應到塔羅牌為吊人,代表由不同方向來看待新的事物,並且能在變化中保持內在的平靜;2001年丹尼爾的年度瓶也是12號,那年正好是丹尼爾退伍的第二年,出版了第一本占星書「給12星座的求職必勝手冊」,開始密集地上廣播通告,第一次上電視通告,接觸到精油與彩油課程,可以說是人生大轉向的一年!

你也可以開始算算自己今年的年度瓶是哪一瓶,看看對應到什麼樣的主題及能量狀況,順便回顧一下在2001年你發生了什麼事,對於今年的狀況就可以大概有個譜;如果有能力與興趣的話,也可以買瓶年度瓶回來用用,可以幫助你面對今年的課題喔!

嚐試一種新的作法

基於實証主義的立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也就是說,一個理論或想法是不是真的,唯有在實踐當中才能確實知道其結果;熟知丹尼爾的朋友都知道,雖然丹尼爾在作Aura-Soma的生意,但是丹尼爾不鼓勵大家自己買一套平衡油回去,自己也沒有堆整套的油在家裡,有些人質疑這真是可行的作法嗎?至少在諮詢的部分,丹尼爾已經與多家有進Aura-Soma商品的店家合作,足証明不用自己進一套油,只要有良好的配套合作方案,一樣可以作Aura-Soma諮詢.然而更困難的下一步是,如果沒有自己的一套油,如何去與沒有一套油的場地辦Aura-Soma的活動,事實証明,這是可以做到的!

在今年七月的時候,與淑瑤老師開始談課程合作的問題,由於他也對Aura-Soma的東西感興趣,所以就決定八月中要在他的教室開Aura-Soma一日工作坊,當時淑瑤老師問我是否需要進一套油,我立刻阻止他,並告訴他油我會去想辦法,千萬不要為了辦一天的活動而進一套十萬多的油,實在太不划算了!

雖然丹尼爾早有腹案,但是實際上要嚐試這種新的作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個時候人脈關係就派上了用場!丹尼爾立刻就找上了多年的好朋友上官昭儀老師,與他商借一套平衡油來上課,他也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不過細節的部分還需要洽談,所以到七月底的時候,丹尼爾親自拜訪了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的天使谷,與負責人Rita小姐把細節的部分談定了,理論與實驗步驟都完成,剩的就是實踐的部分。

2007年08月11日下午,丹尼爾隻身來到天使谷,把一套平衡油與展示架搬上計程車回家;2007年08月12日一大清早,丹尼爾與Linda助教一同努力把這些東西搬到位於捷運西門站附近的教室,把商品陳列好了之後開始一天的課程;到課程結束之後,再與Linda助教一同把整套東西搬回家;2007年08月13日下午,丹尼爾再把東西搬回天使谷還給Rita小姐,完成了貨品與訂單的交接。

雖然是一天的工作坊,但是連同準備講義.貨品等等東西,丹尼爾幾乎是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完成的,不過完成之後的成就感是很大的,因為丹尼爾以實踐証明了,即使沒有自己的一套商品,還是可以與沒有進一套商品的店家合作Aura-Soma的課程,這麼一來,可以合作推廣Aura-Soma的模式就有更多的可能性!也有機會可以把整塊餅作得更大。

整個嚐試的過程中,感謝淑瑤老師提供場地開課,感謝上官老師答應出借一套平衡油,感謝Rita小姐熱心真誠地協助,感謝Linda助教的全力支持,感謝上課的同學認真參與,因為大家的合作讓一件困難的嚐試完成了,謝謝大家!

等這個產業成熟,大家來搭便車?

前幾天和幾個同樣是研究神秘學的朋友們聊天,談到Aura-Soma在臺灣的發展,丹尼爾就直言,「如果我們現在不作些什麼動作,那麼Aura-Soma在臺灣要被普遍接受恐怕還要十到二十年」,那要作些什麼動作讓市場能廣泛接受呢?這就不是遠在英國的總部可以幫助我們的了!偏偏看到很多在臺灣學習Aura-Soma的人,似乎都在「等」這個產業成熟,然後大家只要打著會Aura-Soma的招牌,就可以生存下去了?

當然等也不是完全錯誤的想法,至少不能現在就陣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許很多人現在在這個產業當中生存下去就很辛苦了,要談作更多的推廣,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但是如果我們真的什麼都不作,那麼等的時間就要增加,若是我們真的去作了些什麼,又想到收成的可能是別人,或許還是會覺得心有不甘.矛盾的心情應該大家都有吧!

那作什麼才是讓這個產業能快速發展的方法呢?其實「建立主流論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先有大眾可以接受的主流說法,更多人自己發展的非主流說法才有生存的空間,所以產業成熟在某個角度上來說是在於觀念上能被大眾接受,那麼這樣的主流說法是什麼,才對這個產業的發展是健康的呢?

丹尼爾認為,確立諮詢的價值,告訴大家要使用Aura-Soma產品最好是經過諮詢,而諮詢是需要付費的!這個部分才能幫助執業的諮詢師更容易活下去,而不是在產品部分無意義的削價競爭;同時若大眾的觀念知道諮詢是有價的,也願意去接受諮詢,那麼這些人會因為諮詢師的介紹更了解Aura-Soma的精神,更知道Aura-Soma諮詢對他們有什麼好處,這些人也會幫我們去推廣(也就是口碑宣傳法),這種作法也能加速產業的成熟。

除了個體戶自已努力之外,寫書或文章也是很重要的推廣方式,現在總部提供給我們的東西大都是資料,或資料本身不會讓人感動,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Aura-Soma諮詢對你有什麼幫助」,這部分東西只能由我們自己的經驗當中去書寫出來,才是會讓人真正感動的東西。

至於上媒體宣傳,也要等以上這些基本功都完成之後,才會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畢竟目前台灣的媒體是八卦而短視的,你在媒體上的表現只會引起大家的好奇,而無法使大家真正深入去了解一件事情,如果後續的服務功夫還沒建立好足夠的資料,大家只會覺得好玩,而無法找到真正對他們有益的資料。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六)

在臺灣Aura-Soma的經營,其實大部分方式都是移植自英國總部的作法,但是總部有總部的優勢,地方有地方的特色,想要copy英國總部的東西就在地方立足,未免是太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一兩年大部分英文書都中文化之後,關於Aura-Soma的各種資訊都已經不再「神秘」,那麼是否會走出一條更本土化的路線呢?

總部路線與本土路線的不同

基本上總部最主要的工作是「面對諮詢師、老師和經銷商」,所以提供的東西通常都比較「有深度」,當然在價位上也會比較高一點,由於在全球開拓順利的關係,總部是最賺錢的單位,不但是商品賺,教育訓練賺,賣書也是他們賺,如果要「証書」的話還要交一大筆錢(其實Aura-Soma老師上課要發証書也是給總部再抽一筆)。

但是在臺灣的商家可不能這樣模仿,商品本身沒什麼賺頭之外,辦課程還是要給英國總部抽,如果只是當成英國總部的延伸單位,這樣的作法必然是經營不下去,所以丹尼爾所謂的本土化路線,即是要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經營模式,這樣才容易生存下去。

丹尼爾認為,要本土化除了英國總部的英文資料中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調整,不能學總部只是「面對諮詢師、老師和經銷商」,而要學著如何「面對消費者」!!

就丹尼爾的觀察,拿英國總部那一套來面對臺灣的消費者是不管用的,大家希望的是「商品簡單好用」,真的想找人諮詢再用商品的人只佔少數,想要上認証課程的更是少數,所以只靠諮詢和開課來生存真的很不容易;如果還是想要作這個生意,那麼開發其他比較簡易的課程和使用方針就是非常重要的生財之道,否則東西那麼靈性,還要諮詢後才可以使用,課又那麼貴,到底要怎麼吸引客人來消費呢?

丹尼爾目前將其他神秘學的內容與Aura-Soma商品相結合,正是在進行本土化的嚐試。(丹尼爾已於2012年終止與Aura-Soma總部之合作關係)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五)

由於目前除了兩家代理商和少數老字號的Aura-Soma供應處可以生存之外,大部分的Aura-Soma經營者都十分辛苦,或者有些人就會思考是不是純就Aura-Soma的生意是很難在臺灣生存下去,更別說是推廣了!因此「異業結合」的想法就由此延伸出來,不過當丹尼爾發現2005年台北美容展當中兩家代理商都出現在現場,突然覺得錯誤的異業結合模式反而可能會使Aura-Soma在臺灣市場的路越來越難走。

錯誤的異業結合對象:以美容業為例

如第一篇產業分析所言,在臺灣Aura-Soma引進時主要是以「另類療法」和「靈修產品」為主要市場定位,相對而言這兩者都只是小眾市場,而美容業相對來看是比較屬於大眾市場,會想要搭上這條線也算是合理的想法,再加上近年來美容業界不斷尋找新的另類療法作為行銷的噱頭,看起來Aura-Soma似乎是有機會的。

在丹尼爾看來,雖然就本質上Aura-Soma和美容業結合並非不可能,不過在市場因素之下要目前要成功是不太可能的:

1.Aura-Soma產品目前走的是低價.少折扣與薄利模式,而美容業由於管銷成本太高,走的都是高價、高折扣、高利潤模式,兩者商業模式差異太大,合作上難度非常高。

2.全套Aura-Soma產品太過複雜,如果沒有簡化版的使用指引,要目前臺灣的美容師來上Aura-Soma諮詢師課程,距離他們想要立即上手的實用性還差太遠,獲利也太少。

3.雖然Aura-Soma也有美容產品系列,但是與化妝品公司生產出來的美容產品比較,只能強調「心靈方面」的優勢,「實際使用」上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效果,如果產品的利潤不高,要做這樣的選擇就是和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若是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問題可以解決,那麼第三點就不再是大的問題,美容業與Aura-Soma產品的結合也會變為可行;不過價格與利潤機制就是第一個卡住的關鍵,除非兩位代理商的腦袋都換了,否則要他們漲價改變產品定位似乎不太可能;接下來,到底由誰來開發適合美容業的簡易指引也成為問題,所以就短期來看,Aura-Soma與美容業在臺灣的結合並不容易成功。

兩種Aura-Soma產品的使用時機

基本上丹尼爾認為,使用Aura-Soma產品的時機與目的有兩種:第一種是「救急」,基本上這種人遇到的是一時緊急的狀況,為了某一個特定目的來使用Aura-Soma產品;第二種是「為了自我改變」,這種人主要是在追求自我的成長和提升.而針對這兩種狀況諮詢師應該要提供不同的指引。

基本上把Aura-Soma產品拿來救急,通常都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速效,而大多數人也是為了這種目的來使用Aura-Soma產品;雖然一般來說這些人還是經過自己選瓶子和諮詢的過程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不過如果能依照一般「通用的指引」去使用產品,也還是會有不錯的成效.例如處理失戀使用87號瓶,收驚使用26號瓶等等...。

針對這種人,諮詢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脫困」,以及說明清楚產品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其他的東西就不需要講太多了;而就丹尼爾的經驗,這種需要救急的客人佔了使用者的大多數,而且通常是在「狀況解除」之後就不再使用Aura-Soma產品。

但是遇到偏向追求自我成長與提升的客人,在解說上可能就要更深入和完整,而在丹尼爾的經驗當中,這些人通常也比較會提出各種問題;但是這些客人通常在使用Aura-Soma產品之後很少會有立即的改變,反而是會開始經歷一些事件,也就是「招喚出生命的課題」,所以在諮詢的時候就必須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講清楚,甚至要深入到許多心靈方面的課題,對於可能遇到的事件都先作好心理建設,這樣客戶在遇到各種事件的強烈反應時才不會被嚇到或措手不及。

同時就丹尼爾的經驗,這些為了自我改變的人,通常都會成為Aura-Soma產品的重度使用者,不但會一直持續進行多次四瓶油的諮詢和療程,而且也很會使用其他Aura-Soma產品來支持自己,而這些人不但會變成「常客」,同時也會介紹很多其他客人來諮詢。

而丹尼爾認為,一個好的諮詢師,應該要針對這兩大類不同的狀況,提供適合當事人的諮詢內容,才能把諮詢師的角色發揮到較佳程度。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四)

就在二00四年,在英國總部的網站上,臺灣地區的Aura-Soma色彩諮詢師突然以倍數成長,直到二00五年仍然方興未艾,但是Aura-Soma產品在臺灣的發展仍然十分有限,沒有什麼可依循的成功經營模式,大家只好以最簡單的殺價策略來相互競爭...

初期社群的商業模式:殺價競爭的紅海
其實任何產業都可以有殺價競爭的經營策略,不過就Aura-Soma目前走的「薄利」經營模式,殺價競爭無異於自殺的行為,但為何會形成這種互相殺價的紅海慘況,造成的原因就不出以下幾點綜合的結果:

一.諮詢不收費,只靠賣產品利潤很少

二.諮詢客人不多,產品流通速度很慢

三.產品項目眾多,基本屯貨成本偏高

當家中(或店裡)堆滿貨品又有經濟壓力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想要讓貨物的流通快一點,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降價促銷」!!最低丹尼爾還看過低於成本價的,大概就是「結束營業大拍賣」之類的吧!也有一些人會以極低的價格「出清」整套產品,真是殺到血流成海(所以才說是個紅海)。

雖然兩位經銷商都互相抱怨對方的陣營在削價競爭,也因此協調折衝了許多次,不過商業行為本來就是依循自由市場的價格機制,大家的價格殺成一團也是正常的現象,只是這樣的環境確實嚇退了不少有心人,許多一開始十分有理想抱負的新進諮詢師也因此被殺出局,只有兩位經銷商和少數貨量足夠大的「老字號」店家活了下來。

到二00六年的現在,丹尼爾看到的是「自己投入殺價競爭&互相抱怨別人殺價」似乎已經成為這個產業的常態。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三)

在大家不明不白地使用Aura-Soma一陣子之後,經銷商們漸漸覺得時機成熟,而開始引進Aura-Soma諮詢師授証課程,初期主要上課的地方有「奧修花園」和「超心靈新時代商店」,但就丹尼爾的觀察,去上課的同學都不是「立志要當諮詢師」的人。

初期上課的先趨者:就是不想當諮詢師
就丹尼爾的親身經驗和觀察,早期去上課的人沒幾個是有想未來當Aura-Soma諮詢師的,就丹尼爾本身的理由,主要是對學習有興趣(這是丹尼爾觀察到大部份人的狀況),也有些人是希望透過上課來了解自己,或是在課程當中得到療癒,讓自己的狀況得到改善;甚至當時上課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上的是「諮詢師授証課程」,以為就是有國外老師來開課,純粹就是學東西而已。

而事實上,確實有許多人由課程當中學到不少東西,也得到不少幫助,但就是沒人想當諮詢師;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大家對於Aura-Soma諮詢的概念還不清楚,根本不知道諮詢師該作些什麼;同時也是因為早期在臺灣還沒什麼掛牌營業的諮詢師,即使有接觸過諮詢師大家也不覺得那是很好的一份工作;如果說開課是為了訓練在臺灣本土職業的諮詢師,那麼這個意圖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達到。

一階課程上完之後,過了半年又可以上二階課程,上完二階課程之後,突然有人和我們說可以「註冊」成為諮詢師,這時很多人才晃然大悟說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但註冊是要花錢的,而且效期只有兩年,當時也沒人和我們說明註冊的權利義務為何?也沒人和我們說怎麼作生意?只是叫我們要去註冊而已!很多人就這麼莫名奇妙地交了錢(通常是和學費一起交了),幾個月後拿到兩張証書(一張是二階的証書,一張是諮詢師的証書),還有一本諮詢師手冊(全英文的東西)。

真的有在職業的,就丹尼爾所知只是非常少數,其他大部份的人都在觀望中,如果有一個人成功,也許大家可以照他的方式去經營,偏偏看了很久,只有兩位代理商活下去,其他人紛紛敗陣下來,這就準備進入到下一次要談的主題了。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二)

從一個類似宗教的社群開始,Aura-Soma漸漸地開始為大眾所知,但是實際的使用者其實還是屬於「小眾」的範圍,那麼到底在推廣的過程當中,是哪些人最先開始被Aura-Soma的能量吸引,這些使用者又呈現出什麼樣的現象,這也是很值得討論的一個面向;其實消費者的特性,也是產業發展分析當中很重要的部分。

初期的使用者社群:擠滿重症病患的急診室
如果放在另類療法發展的系絡來看,Aura-Soma既沒有名人使用者的代言號召,也沒有另類療法的名醫推介,只靠瓶子漂亮和兩本書的介紹,就會來使用的人,除了好奇心的驅使之外,恐怕是以「病急亂投醫」的狀況居多。

就丹尼爾的觀察,在臺灣大部份人還是習慣於找西醫看病,也存在一些會習慣看中醫的人,不過會接觸另類療法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在看完中西醫都無效之後,才會抱持「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來試試另類療法;而Aura-Soma其實是另類療法當中名氣不大的一種,會找到這裡來的人,大多是已經試了許多其他另類療法,也都無效之後才會來「姑且一試」。

就性質來說,這些人大多都是「重症病患」,身心靈的狀態都已經極端不平衡,若是試用Aura-Soma之後覺得狀況有緩解,就覺得生命出現了一絲的曙光,接著就「緊抓住不放」,所以丹尼爾有時候開玩笑會說,早期就被Aura-Soma吸引的人很多都是「不用Aura-Soma就會死」的人。

但是狀況緩解不等於狀況解除,在缺乏良好諮詢師的協助之下,這些人的情況最多只能「撐住」而已(但有時候能撐住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在沒有進一步改善的狀況之下,有些人就離開尋找其他另類療法,而另一些人則是招集更多「病友」一起加入Aura-Soma的大家庭,久而久之接觸Aura-Soma的社群就成為「擠滿重症病患的急診室」.雖然在裡面的人都覺得比在外面好過一些,不過狀況好不了這些人也不能(或不願意)離開。

大家就這麼不明不白地用了許多年,直到後來有國外老師來臺教授Aura-Soma相關課程,才又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Aura-Soma產業發展分析(一)

就丹尼爾的觀點來看,目前在臺灣Aura-Soma的產業,就如同其他另類療法剛引進臺灣時一樣,還充滿了發展的可能性,但當中也還有許多混亂的地方,雖然我並不太喜歡把Aura-Soma當成一種「療法」來談(我比較喜歡稱之為白魔法),不過若是放在另類療法的產業當中,似乎比較容易了解它的發展階段和狀況,所以目前就這麼談下去吧!

初期引進的狀況:好奇與神奇的傳說
除了少數去英國留學或旅行而接觸到Aura-Soma的人之外,在臺灣早期與Aura-Soma有關的資訊,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奧修門徒」的推廣,在當初面對這種美麗又有點貴的「商品」,除了「好奇」之外,還伴隨著許多「神奇」的傳說。

當然在主流的說法當中,把Aura-Soma當成「療法」的人還不少,但可以怎麼個療法,其實大家也還不是很清楚;在當初上過諮詢師課程的人真是寥寥可數,也都還沒建立起付費諮詢的市場機制,比較會背書的人就「照本宣科」,背不起來的就靠「靈感直覺」,就丹尼爾當時聽起來的感覺非常神奇,雖然還不到可以治百病的地步,但「某某人生什麼病用了平衡油就好了」這種說法還滿常聽到的。

除了療法之外,還有許多人把Aura-Soma當成靈修的工具,有許多人說擦了平衡油會通靈的啦,會作夢的啦,會開第三眼...等等一堆的說法,這也是讓人覺得非常神奇,而在「奧修門徒」當中,這派說法也是很主流的論述之一,至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平衡油是「通靈來的產品」,也可以「幫助我們會通靈」。

雖然奧修出版社非常努力地出版了「靈性彩油」及「顏色治療的奇蹟」這兩本書,不過丹尼爾還是聽過某些奧修門徒「傳說」平衡油是「奧修發明的」!丹尼爾談到這個部分並不是要去批評這些人「不認真念書還傳播謠言」,只是想要表達當時的狀況真的很混亂,很多資訊也都不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也不知道該相信誰?

與許多其他另類療法一樣,Aura-Soma也在這些好奇與神奇的傳說當中慢慢流傳開來,也開始有許多不屬於奧修門徒的人接觸到這個系統,漸漸地吸引到更多需要的人,而走到下一個階段。